从孩子迈出第一步开始,他的情绪、行为都会相应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他将不再是一个完全依靠于爸爸妈妈的小生命,他需要在渴望与爸爸妈妈亲近与追求独立、积极探索之间寻求平衡。
专家指出,一岁左右的孩子对行走这项新技能充满了新奇感,但伴随他们越走越稳当,甚至掌握跑之后,他们又会时刻盯着爸爸妈妈,不愿爸爸妈妈离得远远的他们。
以下四种状况在初学走步的孩子当中较为容易见到,爸爸妈妈知道之后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一阶段。
1、个性变化
很多孩子在学习走步之前性情都比较温和,而且比较容易相处,但自打他们迈出第一步之后就变得愈加很难捉摸,性情也变得暴躁起来。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的性格特点发生了意料之外的转变,有的变化甚至是惊人的,还有的原本就非常胆小的孩子变得愈发谨小慎微。专家对此的讲解是,因为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孩子的个性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拓展。
应付办法:
a、同意孩子个性上的变化。防止过度保护,也不要打击孩子大胆探索的热情,但需要时刻注意他的安全。
b、制定肯定的行为规则。帮助一岁的孩子度过情绪波动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遵守肯定的规矩。
2、缠着母亲
掌握走路让孩子感到很开心,但他同时感觉到舒适的生活近况发生了改变。孩子会走路之后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总被抱在怀里了,他会因此感觉到成长的痛苦,由于他不可以再完全依靠于爸爸妈妈了。
掌握走步之后的几个月内,最让孩子不安的就是离别。这一阶段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离开或是有陌生人出现的时候大哭大闹就是这个道理。
应付办法:
a、做游戏。父母可以和孩子玩捉人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告诉他,父亲、母亲离开之后他也是安全的。
b、在离开之前让孩子有充分的筹备。让孩子培养好的再见的习惯。假如你只不过暂时离开,那就告诉孩子,你非常快就会回来。
3、行为倒退
对刚刚掌握走路的孩子来讲,这可是个苦差事,所以他们有时不想走路也是正常的。还有的孩子在掌握走路之前可以轻松地冒出个别单字,如爸、妈,但当他忙于训练走路的时候可能就不再说这类字了。另外,掌握走路的孩子在某些时候可能还是喜欢爬行,特别在他们重重摔过一跤或是感冒之后。
应付办法:
a、留神行为倒退的征兆。假如孩子吵着要大人抱,那在他睡觉的时候就多抱着他哄哄。假如孩子不想走路,你可以试着用玩具逗他。
b、重新激起他对语言的兴趣。假如孩子出现了语言障碍,父母应该常常和他说话,多给他讲故事,多问他问题,在他回答的时候给予鼓励。
4、心愿受挫
一旦孩子掌握走路之后,他就想着跑。一旦他可以爬将来,他就想着能站起来。但因为操之过急,他们的心愿总是不可以达成。孩子对待挫折的做法总是是提出更多的需要,甚至是挑衅。他们会把大人带到想要的东西面前,或是你不让他拿的东西他偏要拿。
应付办法:
a、不要和孩子较劲儿。给他自由选择的空间。用游戏来解决可能出现的冲突,并且鼓励他说话。
b、给予帮助。当孩子明显办不到某件想做的事情的时候,给予他帮助。让他了解,请其他人帮忙是完全可以的。
孩子学习走路的困惑
Q:我儿子一岁了,但他仿佛对走路根本不有兴趣,要紧吗?
A:给你的孩子一点时间。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在10至14个月之间走出不需要外力帮助的第一步,但这个时间段更不是绝对的,前后有非常大的浮动空间。你的孩子非常可能还在为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做着充分的筹备,譬如训练扶着家具站立。你可以降低他坐高脚凳和手推车的时间,给他一些伸展四肢的机会。调整家具的布局,让孩子可以扶着家具安全地挪步。和他玩一些游戏,鼓励他站立。假如他到15个月的时候还是不会走路或是不愿训练的话,你应该咨询一下大夫。
Q:我女儿正在学习走路,在这一过程中她重重的摔过几跤?她会伤着自己吗?
A:大部分孩子学步的时候都是向后跌坐在地上,所以不会有大碍。即使他们向前跌倒,一般也会本能地用胳膊护住头部。当然,你应该时刻注意她,确保安全。给她创造一个宽敞的玩耍空间,把大概伤到她的东西挪开。假如她是刚刚学习走步,尽可能防止坚硬的水泥地面,可以在地毯、木地板、草地上训练。孩子学步的时候免不了有一些磕磕绊绊,胳膊和腿上出现擦伤都是正常的。但,假如孩子在跌倒的时候碰到了头部,你要察看她有没嗜睡、极度烦躁等症状出现,一旦发现要立刻去医院检查。
Q:我女儿16个月了,但只有抓着我的手或腿才敢走路。我应该如何帮助她克服恐惧心理?
A:看到其他孩子学习走路或许会激起你女儿的信心。安排一些时间让她和已经开始走路的同龄的小朋友一块玩。另外,你可以让孩子玩一些推进玩具,比如儿童专用的购物车或是玩具手推车,以此帮助她训练平衡能力。最后,放下让她自己走。站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鼓励她走过来。她大概先在地上坐一会儿,但她还是会站起来走向你的。当她有进步的时候,准时给予一些表彰,如此她会对自己迈出的这一步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