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钢琴考级中,总会有一些考生没通过及格线。尤其是一些高级别的考生。本文作者通过对其中一部分考生的实质察看知道,发现技术与音乐的紧急脱节问题是考级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考生应该对所弹曲目在技术允许的首要条件下对音乐性问题进行反复推敲、反复演练。
音乐问题是钢琴演奏中较为复杂的问题,这既包括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音乐的进行方向、乐句的强弱呼吸变化、手指对琴键的细腻指触、好的音乐感觉与对踏板的合理规范运用等等。有些人觉得钢琴演奏仅需有好的技术就能了。事实上技术是一种尤为重要的根本性首要条件之一,是一种方法,是服务于音乐的。音乐才是最后的目的。当然,没相应的好的技术,本身即便有再好的音乐感也是无济于事的。过去有一位获及格成绩的九级考生,技术相当好,既干净准确,又毫无负担,但因为音乐表现平淡、贫乏、机械,而没获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只有技术与音乐达成了高度统一,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音乐作品中的形象与蕴含。
音乐是通过声音向听众传达音乐形象的。听众的听觉是重点的中介,“声音”对其听觉导致的冲击力越大则在其心中产生的共鸣也就越大。所以,最后能征服听众的,其实总是还是那些在音乐上有很大感染力的人。他们当中有些是以丰富的音乐魔力,有些是以极为讲究的乐句安排和音乐层次及准确控制键盘的能力来征服听众。而要达成这类,第一要有好的音乐理解能力,要有高度的音乐敏锐性,要有非常不错的逻辑思维和组织结构的能力。而其次,还要有非常不错的控制、学会键盘的能力(技术),只有如此,才能毫无负担、准确干净的、有把握的把所理解的音乐形象、音乐内容体现出来。事实上这就是音乐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关系。在考级的学生中,大多数是年龄较小的中小学生,在逻辑思维等问题上还不尽成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不足。但,在其学琴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也积累了相应的丰富的音乐语汇和表述手法,他们也有丰富的想象力等优点。只须反复向他们解说考级作品的音乐内涵,最后他们是会在乐谱的句里行间解析出完美的音乐形象的。
好的音乐表现是大家的最高目的。技术作为方法,需要植根于音乐,若没明确的音乐内容,技术练习也就失去了方向。作为钢琴音乐艺术的要紧组成部分,技术的提升也就是音乐的提升,由于它能够帮助音乐完整性的体现。在历年的钢琴考级中,很多考生技术非常不错。但却没把丰富的音乐层次、音色变化、声音幅度表现出来,忽略了音乐表现,对音乐不敏锐缺少想象力,对音乐形象的讲解苍白无力。所以,技术有其常见规律性的一面,也就是普通的基本功的练习。然而在弹奏一首作品时,它就包括了为何样的音乐内容服务的要紧一面。每一个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内容各异,他们的技术需要因作品不同而存在着不一样的含义。考生只有从音乐内容、形象出发进行技术练习,才能把握音乐的本质。同样,只有对所弹作品的曲式结构、风格、情绪等方面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与知道,才能正确的弹奏、阐释作品的意境与内涵。
不一样的作曲家、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有不一样的创作风格与特征,需要依据这类风格与特征来理解剖析作品,如莫扎特的奏鸣曲,这是典型的德国古典主义风格,明朗而优雅。它包括了很丰富的音乐语言和步伐韵律。考生需要去理解并学会其作品的古典主义风格,仔细领会其中的韵味,知道作曲家的创作特征,追求那样一种意境和音乐氛围。携带明确的音乐目的并努力把作品中的乐句弹的干净而有表情。而若作为一种纯技术来训练,则会将作品弹的机械、乏味,从而失去了音乐需要。
在钢琴考级中还有一部分考生,他们看起来好像很注意音乐表现。但他们大多只不过凭其自己的音乐感,而对于音乐的风格、内容、结构、曲式、和声、音色及层次等问题都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有些甚至明显的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探讨得不够。所以,需要从每个方面去理解、把握作品。同时,技术上还要干净准确,要有非常强和非常有把握的控制力。只有如此,技术定义及音乐表现才能融为一体。
弹奏中,考生需要携带明确的音乐目的进行技术性发挥,如此音乐需要就是技术需要,两者才能高度地统一。从这一意义上讲,健全的技术基础是尤为重要的。需要强化基本功练习。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对正确的、好的弹奏手法及整体感觉的学会。在弹奏中对于其中较难的片断,可以单独进行机械性的反复训练,因为训练目的已经明确,就不会偏离方向。而这种将音乐与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的办法就看上去很必要。一首作品是愉快的、忧伤的、跳跃的,还是歌唱的等等。考生需要事先明确,刚开始就有了旋律的定义,有音乐语言,就能非常快抓住音乐的性质。在考级中考生对音乐只须具备好的理解力和技术能力,顺利通过考级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