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妈妈恨不能把全世界所有些好东西和所有些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很难想象的。爸爸妈妈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讲,无疑是一味“毒药”。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所有,根本不了解满足,不了解感恩,不了解体贴爸爸妈妈,不了解生活的困难。相反,还滋生了不少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问题。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渥。但很多的工薪族,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我们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需要: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必须要耐克阿迪。
我身边就有个如此的家庭,一家三口,爸爸妈妈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在上大学。因为电子商务的进步,小店买卖非常难做,有时夫妻两个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出不来,两口子平常中午吃饭,连个荤菜都不敢点。
但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父母要苹果手机,说我们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然后她爸爸妈妈硬生生地拖了1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在中国像如此的爸爸妈妈实在太多了。他们不考虑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家庭不宽裕,他们感觉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忧自己孩子被其他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愈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不舍得孩子吃苦受罪。
于是大部分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商品,穿着时兴的一线品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虽说关爱下一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弘扬,但万事都要有个度,太过过分娇纵就走向极端了,爸爸妈妈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讲,无疑是一味“毒药”。孩子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所有,根本不了解满足,不了解感恩,不了解体贴爸爸妈妈,不了解生活的困难。相反,还滋生了不少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问题。致使啃老族横行,“白眼狼”层出不穷。
前不久上海报道了如此一件事:一名体型较胖的年轻女子,在大街上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环卫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其他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记者一采访才了解,原来是女儿在向妈妈要钱!这位妈妈已经48岁了,做环卫工10多年了,一个月才几千块钱。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还隔三差五伸手向妈妈要钱,不给钱就辱骂、吵架、打架……
这就是过分娇纵的后果,过度的爱,会让孩子会无视爸爸妈妈的辛劳付出,把这所有当成理所应当,最后变成啃老族、白眼狼。
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萧何为刘邦稳定后方,对新朝的打造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分给他不少肥沃的良田。但在萧何坚决不同意,反而要了不少贫瘠的次田。刘邦问他为何,他说,贫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孙勤劳耕种,了解节俭。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变得好逸恶劳,如此家族慢慢就会没落。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后,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没落了,但萧何家却依旧兴旺。
曾国藩曾说过,假如孩子不经苦难,是不可以成材的。孩子必须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如此的孩子以后才大概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困难”!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念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非常好之事,切不能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爸爸妈妈,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可以了解感恩,越不会勤勉,好逸恶劳,害人害己。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了解困难与艰辛,引导孩子掌握勤奋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